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彭寿董事长参加北京凯盛年度考评会 发布日期:2011/1/30 9:18:05

2011年1月15日,周六,北京凯盛班子成员及中层在公司会议室,接受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对北京凯盛2010年工作的考评。今年彭寿董事长亲临考评现场,全体与会人员既新奇又期待。

 

元月的北京窗外寒风凌烈,室内暖意融融。9点30分,彭寿董事长、中国建材工程常务副总经理孙建安、党委副书记马立云、董事长秘书周鸣一行四人风尘仆仆赶到会场,让已等在会议室的与会人员意识到会议的分量。果然,考评会从议程到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听取马明亮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后,彭总不说教、不灌输,在恳谈中启发大家的思维、在互动中达到认识的统一。

 

这次考评会被彭总引领成对十一五期间北京凯盛发展的回顾及十二五期间北京凯盛往哪里走的展望。

 

十一五期间正是北京凯盛从合资成立到费力地爬上一个大坡儿,而后进入较为平稳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磨难,上上下下都认为北京凯盛不仅有活下去的勇气,而且真的练了些功夫能够实实在在地活下去了。回想成立之初的北京凯盛,人员不过几十,资本金仅六百万,保本运行,单一从事中小规模水泥厂的咨询设计。经过十一五,今天再来看看这同一家公司,人员接近200、资本金3000万,年利润近二千万,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业务涵盖建材工程建设的所有阶段,领域涉及国内外建材、环保等行业,规模以水泥厂为例已经跨入5000tpd俱乐部,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咨询、设计、供货、建造、保产为一体的工程公司,实现了公司成立之初制定的目标,十一五的官收得好。这样子成绩的取得,彭总动了感情地告诫大家:一定要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感激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历任领导,北京凯盛是在困难时期用足了两家股东的优势才发展到了今天,大家千万不可以忘记,而且今后的发展一定还离不开中国建材总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两家股东的全力支持。

 

北京凯盛发展到这一步恰恰赶上十二五的开局,往下北京凯盛该怎么走,看得出彭总已经成竹在胸,但他是想通过与大家沟通、探讨的方式让大家领会他的构想,在思想上大家达成共识。北京凯盛在经过一段平稳的发展时期,积蓄了一定的能量后应该也必须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再来一次跨越式发展。雷老爷子(雷前治)2010年10月视察北京凯盛承建的哈萨克日产3000吨水泥厂时,题词:“建国际精品工程,创凯盛水泥名牌”。大家都觉得这个题词高度概括了北京凯盛的发展方向。具体讲就是: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工程化之路,不懈地在工程市场中打拼,把公司的规模逐步地做上去;做工程的同时采用各种手段推广自主品牌的机电设备,以此增加所建工程带有品牌烙印的技术含量、扩大工程市场中的话语权、开创更广泛的利润增长点,使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要想在高标准项目上参与竞争,必须走国际化之路,不是做了几个国外项目就可以号称国际化了,得多和国际顶级知名公司过招,练就宽广的国际视野,娴熟的符合国际规范的项目运作套路,一出手就让人知道是一个既职业又专业的优秀团队。

 

这么样一梳理,大家不免感慨:这条发展道路真是在座的员工历尽艰辛一步步走出来的,在往前走去抓十二五的目标,尽管不会一帆风顺,但有了十一五的积淀,大家还是充满信心的。

 

彭总在给大家鼓干劲的同时清醒地提示大家:困难要想足、措施要得当。大家提出:市场、资金、管理、人才、技术、办公场所、文化等是发展的必备条件,往往其中任何一项也容易形成瓶颈。彭总针对性地分析了近期就可能会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对改善某些条件制定的措施还相当具体,大家心里踏实多了。会议由热烈趋于轻松,许多人谈了很实在的体会。孙总谈到的一点使人印象深刻,大意是:文化的融合是合资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我们这两家股东甚至连融合都不需要,为什么?因为两家股东都是从管庄大院这一块土壤孕育出来的,本来就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这是金不换的优势,把她与其他诸多优势聚集起来必定可以转换成胜势,实现北京凯盛十二五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