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建材报——乔龙德会长在北京凯盛调研时指出北京凯盛跨越式发展说明思路决定出路 进一步发挥技术基础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布日期:2018/12/11 17:51:14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乔龙德会长一行赴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并与公司领导班子座谈。乔龙德在调研中指出,北京凯盛用十年的时间从亏损到跨越式发展,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思路对头了就一对百对,原来就有技术基础优势的单位在正确思路引领下做到了处处有作为。他希望北京凯盛继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国建材工业“走出去”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凯盛总经理马明亮率班子成员向乔龙德一行全面汇报了其发展和进步的经历与取得的成绩。马明亮详细汇报了北京凯盛在中国建材集团战略引领下,在中国建材总院和中国建材工程两大股东和董事会领导下,近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历程。汇报重点介绍了北京凯盛以200人的团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利润产值十一连增,以国际水泥工程承包、国内水泥节能技改、国际水泥运营管理、装配式中建材优科房屋为主线,不断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经营模式。
 
 
  乔龙德对北京凯盛取得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北京凯盛传承优良传统,利用总院原有的技术基础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形成时代优势,在新阶段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水泥工程主业行远至深,产业服务链有效延伸并向纵深发展;多元化经营得到扩展,利用科研设计优势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房屋的设计与建筑,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重要业务途径。北京凯盛创造性地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理念,业务发展国际化程度高,秉承了优良的科技企业优势,创新研发意识强,公司经济效益可观,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率位列行业前列,企业主要领导工作有力,担当奉献意识强。
 
  在谈到北京凯盛未来发展时,乔龙德提出,北京凯盛要在稳步发展国际工程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房屋产业化业务,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发挥设计院背景的技术优势,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动水泥企业改造升级,共同推动水泥工业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材联合会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综合管理部主任周清浩,“走出去”办公室主任丁立忠等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凯盛副总经理魏文荣、毛露、陈为尚、王统寿、张小虎参加了座谈。(建 联)
 
 
思路变 天地宽
 
中国建材报评论员
 
  十年光景,北京凯盛从全面亏损,单位技术骨干几乎流失殆尽的窘境,一跃成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率位列行业前列,在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市场响当当的企业。这一华丽转身被中国建材联合会乔龙德会长誉为是正确而清晰的思路唤醒了沉睡的潜能,在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实现了突围与突破。
 
  北京凯盛总经理马明亮在公司亏损之际临危受命,十年前的这一人事调整慢慢在后面的岁月里产生了变化——坚强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北京凯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国际水泥工程承包、国内水泥节能技改、国际水泥运营管理、装配式中建材优科房屋为主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了勤奋付出,真正让北京凯盛脱胎换骨的是发展思路的转变,服务意识的转变。
 
  在确立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北京凯盛确定了深耕“一带一路”优势区域市场、做优做精水泥国际工程主业思路。北京凯盛在俄语区、法语区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市场,打响了凯盛的优质工程品牌;通过有效的BIM应用、QAQC管控、HSE管理、海外党建等手段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仅在俄语区签订水泥工程承包项目超20项,已成为全球该区域水泥工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工程公司。
 
  同时,北京凯盛充分发挥中国建材总院的科研优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管理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国内首先推出了性能优良、热交换效率高、使用燃料宽泛的改进型预热预烧系统;国内率先使用辊压机作生料终粉磨,和传统管磨相比成功降低生料电耗50%以上。北京凯盛还协同相关单位,组建了强有力的运营管理团队,拟定了成套的作业文件,围绕水泥工厂投产服务、生产运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适度多元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方面,北京凯盛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在装配式房屋、新能源企业、文保工程、固废处理等领域开辟新经济增长点,获批了国内首家装配式建筑重点实验室“建材行业装配式建筑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等荣誉称号。
 
  北京凯盛的成功另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主动的服务意识,一个生动例子可以说明。东欧一家水泥工程业主是北京凯盛的长期客户。这个老板嫁女儿,马明亮听说后利用周末时间专程飞去参加婚礼,深深地感动了这个业主。用马明亮的话说,北京凯盛的班子成员都是最好的“服务员”,海外项目哪里需要协调,哪里需要攻坚,二话不说拎包就走。上行下效,领导冲在前自然造就了北京凯盛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凯盛在稳步发展国际工程业务同时,将大力发展房屋产业化业务,发挥设计院背景的技术优势,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动水泥产业升级,在“走出去”的过程不断取得新的业绩。